但12年过去后,到了1936年,长沙学生的态度却发生了新变化。1936年12月26日有数则新闻值得关注。《湖南国民日报》出现一则题为“募集寒衣,救济孤儿”的新闻称:“本市公私各小学校全体学生,以时届冬令,严寒难当,一班孤苦儿童及贫穷子女,均衣不能保其体温,兹特发起募集寒衣运动,于下星期日例假之便,分途出发,赴各商店住户,募集足数后,即由各校分配散发云。”这则新闻前后,另有消息称,这些中小学生受到丹麦作家安徒生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的影响,卖火柴的小女孩最终倒在了圣诞节即将到来的平安夜里,人们应当用爱心关爱贫困,关注慈善事业。

  又有人评论称,长沙此前的冬至节无非是:“是日湘垣各祠堂,各集族人,大吃冬至酒,每处多至数百人,耗数百元或千元之巨,各饱吃一餐而散。若能以此款,兴办公益或小学,必有可观,殊可惜也。”有人根据1936年岁末长沙各中小学生募集寒衣事例,指出:我们的冬至节,应当以慈善公益为主,发扬中国人抚恤贫孤的精神,尤其在寒冷的冬天,中国冬至节应多注入新鲜的内容,应更关注大众,中国冬至应当予以改良改造。

  当年长沙部分民众已觉得洋节具有部分可借鉴意义,而中国节,至少是冬至的发展和生存,应当予以反思。显然这些意见具有一定建设性。

  可惜,第二年,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轨道,被日军全面侵华战争打乱,中国人民陷入八年浴血抗战的艰难困苦之中。

  又到一年岁末迎新时节,往事不可也无须追悔,但我们所应做的仍是努力于今天的社会良好健康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