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我不同意这样的结论。但我尝试 着换一种说法:屈原,自愿地成为完美理想的祭品,再没有别的礼物了,他只能用自身来献祭!他选择的祭坛在水上。他正在一步步地走上去……不,只要他能迈出 最关键的第一步,就在瞬间改变了自己;普遍的人性变成了超脱的神性。
屈原,就这样离人更远了,离人群更远了,却开始向神靠近。理想主义者的失败,也是在向神致敬。这种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失败(是失败,而不是失利),必将给那勇于承担失败代价的人, 赢得同样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荣誉。
屈原的命运是一个样板,预告了极端的理想主义者、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必败,但虽败犹荣。因为如果没有对完美的憧憬,就根本不可能使不完美的世界产 生丝毫改变。不,就根本无法打破世间的种种丑陋。我们可以诚实地表示自己无法做到这一点,但不能对有这种超常愿望的人失去敬意。否则,我们也将构成俗世中 丑陋的一部分,构成屈原以死反抗的对象。我们或许没有勇气成为理想主义者,但同样也不应成为理想主义的敌人。
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站在岸上,遥望水深火热的屈原,为什么要一遍又一遍呼唤“魂兮归来”?那是因为人们尊重这样的灵魂,希望他永久存在,而不堪忍受其 缺失。是的,理想主义者无力改变这个世界,但可以改变这个世界上众多看客的心灵,并通过自己感染过的更多的心灵,去合力使世界变得美好。
   屈原并不热爱无限的自由,他热爱的是有限的自由。无限的自由反倒使他空虚,令他忧愁。

屈原被放逐,其实并没有失去人身自由。如果说确实失去了什么,失去的也只是回到首都的自由。
楚王疏远了屈原,屈原却没意识到获得了更大的自由:我行我素的自由,自弹自唱的自由。他宁愿承受伴君如伴虎的风险,也不想要这天高皇帝远的自由。